星期六, 3月 01, 2025

[電影] 分秒幣爭 (香港片名: 救韓大時代)

 開頭先來段 YOUTUBE的預告片



話說,人生除了國民義務教育的前九年之外,外加高中教育3年,都是學習基本的語文數學知識,進入大學之後,學習醫療相關的產業。接下來醫療學習告一段落,進入工作之餘,學習了攝影的技能;攝影玩了一些時日,改開始學習金融相關的產業,從此閱讀跟觀影的部分多涉獵了一些金融相關的書籍跟電影,著實視野增加了不少。


回顧到1997年的時期,感覺97年那時候發生了很多事情,賈伯斯回歸蘋果公司,同時間的台灣,台灣發生口蹄疫疫情,以及震驚社會的白曉慧案件,同一時間的東南亞,則開始醞釀的所謂的亞洲金融風暴


劇情就開始於亞洲金融風暴,一開始就很讓人大驚,外資直接下令撤走所有資金,這種資金一撤走,超級慘,就像被放空一樣,韓元指數直接下貶。


女主角韓詩賢 (金惠秀飾演,韓國銀行貨幣政策小組組長。)在一次的研究發現國家的金融狀況無法在支持無法維持韓元與美元的固定匯率,甚至有可能在一週內直接經濟崩潰,所以跟上級報告後做緊急會議做後續的補救措施。


故事由三段支線進行,紛紛顯示當時韓國的金融狀況的危急。當時的兩個解法跟世界銀行借貸,或是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做融資穩定局勢。劇情顯示女主和財經部次長的主張不同,最後是財經部次長在跟其他企業主跟政治人物搓湯圓之下,選擇了跟IMF妥協,感覺就是在下一盤好大的賽局。


令人感到悲傷的事,即便國家的經濟困境已經到了死局,政客們仍然為了自己未來的利益直接犧牲人民的經濟,雖然號稱可以從根本的體質改善著手,但感覺後遺症持續了20年之久。


詳細的三段支線的劇情,可以自行上Disney Plus觀賞,還蠻精彩,可惜的是收尾收的很讓人無力。


不禁讓人想想,如果我也是企業小老闆,我應該要怎麼準備?

  • 作為一個企業主最好還是要分擔風險,產品利潤的來源最好不要單一來源,只有單一品項就會很慘。例如2018-19武漢肺炎疫情的時候,診所的收入來源就是患者,以及健保制度下的給付,當時很多診所因此只有單一來源,又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就倒的診所很多。
  • 除了分擔收入來源之外,第二個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要有足夠的儲備金流,例如可以撐住企業至少3-6個月的金流,金流包括員工的薪資,廠房房地的租金,每年固定需要繳交的稅金,以及可能需要訂購原料的準備金。所以算一算平均一個月的開支的金額後,至少要備到3~6個月的現金會比較保險,當然如果可以又夠多的現金甚至可以到一年期的現金會更好。(但是在現金會因為通膨貶值的情形,現金備太多也是很大的缺點,這點要如何修正可能還要在想想?)
  • 謹慎使用債務,跟銀行關係保持良好。但是在大環境修正下,即便是銀行關係好,銀行也有可能因此收傘,電影劇情中,甚至韓國的14家銀行在IMF要求下,直接收掉,由外資主導新的銀行的成立。
  • 回到第二點,即便現金備多,但是國家的錢在貶值,原本備一年期甚至會因為貶值直接實際上可支付的時間有可能會剩下7~8個月,所以可能要備更強勢的資金貨幣?美元或是黃金?不過黃金資產無法產生利息也很麻煩,唯一的好處在戰亂時期黃金期貨價格會直飆,等於是一種避險的產物。
以上目前是想的到的,想不到的歡迎有看到此篇的人可以留言討論討論。(笑)